「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不是都市傳說,產後齒牙動搖未老先衰?

S__168992786

「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我一直以為是古早阿嬤時代才會發生的事情,直到我的一位朋友親身經歷,我才知道原來「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並不是都市傳說。我朋友三十多歲時完成了她要生兩胎的人生計畫,兩胎的年齡只差一歲多一點,所以是第一胎生完大約半年內就又懷上第二胎,而且生產過程都非常順利。她第二胎產後在月子中心正舒舒服服地吃著月子餐時,突然覺得咬到硬硬的東西,心中正覺得奇怪,吐出來一看發現竟然是一顆牙齒,嚇了好大一跳,照鏡子她才發現原來前排牙齒竟然就這麼突然的掉了一顆。

孕期更容易牙周病,造成齒牙動搖

產後不只會掉髮,還會掉牙齒。產後掉牙的常見原因之一是懷孕與產後雌激素與黃體素等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牙齦血管擴張、發炎,引發妊娠性牙齦炎,若未妥善處理,可能發展為牙周病,進一步引起牙齒鬆動。如果孕期諱疾就醫,一拖再拖等到生產後才去看牙齒,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就有可能惡化造成產後掉牙。

孕產期缺鈣,齒牙動搖未老先衰?

另外一個原因是鈣質流失與骨質密度下降,懷孕與哺乳期間,胎兒與嬰兒需要大量鈣質,母體會動用自身儲存(如骨骼與牙齒)供應。若鈣質攝取不足,身體會從母親的骨骼與齒槽骨釋放鈣,導致牙齒鬆動或掉落。

「齒為骨之餘」牙指的健康和腎氣息息相關

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牙齒是從齒槽骨中生長出來的,而骨質的健康在中醫歸因於腎氣,腎氣充足則骨骼健康、齒牙堅固。現代研究也發現,骨質健康也和牙齒健康有關,根據2015年,台灣7,298位40-44歲有牙周病患者的統計資料,發現骨質疏鬆症與牙周病之間存在顯著的關聯性。結果顯示骨密度越低者,牙周病發生率越高。牙齒退化,特別是牙周病,會導致齒槽骨的破壞和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症則會降低骨密度,使骨骼變得脆弱,進一步加劇牙齒的退化。這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特別是在年長者和停經後女性中更為明顯。

孕期產後補鈣預防產後掉牙

要預防「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首重牙齦的健康,如果孕期有牙周病要積極治療,定期的牙齒檢查也不可少。其次,要注意孕期、產後的營養均衡,孕期產後哺乳每日攝取1000mg的鈣質,孕期產後如果經常出現腿部抽筋、指甲脆弱、容易疲倦或骨關節痠痛,可能要考慮是否缺鈣的徵兆,可以請醫師抽血檢查鈣離子濃度或骨質密度。

產後月子調養著重補腎「事前預防勝於掉後植牙」

中醫產後月子期的調養,除了補氣血與發奶,有一大部分是作用於補腎,就是強化未來的筋骨,避免產後腰膝痠痛、骨質疏鬆。中藥補腎又兼有補鈣功效的有龜鹿二仙膠,但因為含有人參,有可能會造成哺乳產婦的退奶,因此只適合已經停位母乳的產婦使用。我在幫產婦開立產後調養的水煎劑,經常會用其他的補腎中藥材為杜仲、續斷、龜粄、女真子等,都是產後補腰膝、強筋骨的常用中藥材。成人的牙齒超級珍貴的,掉了、壞了就不會再長出新的,不想「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真的是「事前預防勝於掉後植牙」。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