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珮琳醫師受邀【台灣銀行家】採訪【揉臉操:無血刺絡療法,輕鬆解決辦公室症候群】

2070110626443b

揉臉操:無血刺絡療法,輕鬆解決辦公室症候群

撰稿者 許嘉玲

大多數的金融業人士皆長時間待在辦公室,有時候一坐數小時未曾起身喝水、走動,導致周身關節僵硬,肌肉緊繃,血液循環不良;若再加上工作壓力,很容易就出現頭痛、暈眩、耳鳴、眼睛乾澀、體質虛寒…等問題。這些不適症狀又稱為辦公室症候群,雖不列為疾病,卻時時影響情緒及工作效率,假使對這些小問題置之不理,長久下來將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中醫師羅珮琳指出,通常久坐辦公室的人都習慣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尤其是肩膀跟頭頸部,久了之後該部位的經絡跟氣血就會不通暢;再加上辦公室是密閉空間,空調溫度往往設定較低,使得上班族長時間處在寒涼的環境;此外,夏天氣溫高大家都喜歡喝冷飲,寒氣積聚體內久而久之就會讓體質變得偏寒。中醫認為寒主收引,遇寒則凝,寒邪導致皮毛、筋肉、血脈、臟腑的斂縮、攣急的變化叫做寒主收引。不管是身體外部的寒或是內部寒,都會令經絡氣血不通暢,從而導致痠痛不適的問題。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兩千多年前提出「人體內有自然界所賦予之治療力量」的觀點,也就是自癒力,與中醫所謂的陽氣概念相同。一般情況下,人體與生俱來的自癒力(陽氣)就足以解決上述這些身體上的小問題,但現代人普遍作息紊亂,飲食不調,生活環境污染嚴重,導致自癒力變差,各種疼痛與不適的發生頻率變高,程度也與日俱增。有鑑於此,日本知名的腦神經外科醫師—長田裕,根據其臨床觀察與研究,發明了痛壓刺激療法,又稱為「無血刺絡療法」,這是一種結合「神經解剖學」與「經絡穴道理論」的療法。

長田醫師發現中醫的經絡穴位與神經皮節原理相當類似,甚至有許多重疊之處,人體的主要穴道幾乎都分布在神經皮節區域的神經路徑上。神經醫學認為藉由刺激神經皮節可以調節自律神經功能,達到喚醒自癒力、舒緩疼痛的功效,中醫的穴位針灸則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他將東方醫學與西方醫學作整合,開創了「無血刺絡療法」。

所謂的刺絡療法即是中醫的「針刺穴位或靜脈放血」。中醫認為氣血不通則痛,而血液循環必須仰賴氣的推動,倘若氣阻塞不前,血液就會跟著瘀滯,因此以針刺穴位或靜脈放血,能夠將瘀血及阻滯的氣排出體外,達到暢通氣血的作用,進而改善疼痛症狀。由於刺絡療法屬於侵入性治療,非專業的醫療人員不得操作,因此長田醫師將其改為以手指頭按壓神經皮節區域的方式來進行,方便一般民眾自行在家操作。長田醫師教患者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三個指頭按揉頭臉部的方式改善局部痠、痛、脹、麻、無力等問題,大大改善了神經疾患—帕金森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等患者的生活品質。而常見的辦公室症候—頭痛、暈眩、眼睛乾澀、耳鳴以及體質虛冷,也可以透過這種揉臉操來改善及舒緩。

羅珮琳醫師表示,頭痛的原因很多,上班族較常見的主因之一是由於肩頸肌肉長時間緊繃,導致氣血循環不佳,無法順利上行至頭部;或是有些人的座位剛好正對著冷氣的出風口,這種情況也會造成頭痛。疼痛發作時可以按揉頭部的風池穴來減緩痛感。座位無法搬離出風口的人,則應戴上保暖的帽子以避免寒氣直接侵犯頭部。也可以多喝黑糖薑茶來祛寒保暖,幫助陽氣運行順暢,促進血液循環。

至於眼睛乾澀的問題,與用眼過度,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以及冷氣房的空氣乾燥有關。平常除了多喝水、多眨眼之外,建議在桌上放一杯水以增加空氣溼度,有助於預防眼睛乾澀;已經出現眼睛不適者,可以按揉臉部的睛明穴來改善。平常也可以多喝溫熱的枸杞菊花茶,有明目清火的功效,對於眼睛疲勞特別有幫助。

暈眩的原因有數種,工作太累,身體過度疲勞時都會導致暈眩;突然從座位上站起的姿勢性低血壓也會造成暈眩,此情況較常出現在女性身上,表示氣血較虛。還有一個原因則是疾病造成,例如梅尼爾氏症或內耳不平衡,這種的暈眩情況就會比較嚴重且時間持續較長。低血壓性的暈眩最多持續數秒,而疾病造成的暈眩可能長達數十秒甚至數分鐘,倘若經常暈眩且時間超過數十秒,建議盡快找醫生作詳細檢查。因疲勞、氣血虛造成的暈眩,可以按揉頭頂的百會穴來改善,也可以多喝黃耆紅棗茶來補氣養血。

羅珮琳醫師表示,人體的經絡與五臟六腑相聯繫,等於是人體內氣血的通道,若把經絡比喻為高速公路,那麼穴道就像交流道的出口,高速公路的交流道出入口若塞車,交通就無法順暢,按摩穴道就等於是暢通經絡上的阻塞處。必須注意的是,操作時並非越痛越好。正常情況下,若有按到正確的位置應該會出現痠、麻、脹、痛的感覺,但程度上是輕微的,不會非常痛,若沒有任何感覺就是沒按到穴位。若感到很痛就是力道過重,應減輕力道否則可能會造成局部發炎或是皮膚挫傷、瘀血等問題。

羅醫師說:
神經皮節是具範圍的體表區域,而中醫的穴位則是位於經絡上的某些特定點,所在位置不全然相同,揉按刺激之後所影響的臟腑功能也與西方醫學所謂的神經皮節對應功能不同。由於經絡上的穴位很多,只是剛好有幾處與神經皮節相對應,但刺激各皮節所能改善的症狀與中醫穴位的主治症狀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刺激某神經皮節處,只能改善該處附近的不適,但中醫的穴位治療則另有遠端取穴的理論與原則,也就是所謂的頭痛針腳、腳痛針頭,不見得只在問題部位取穴。中醫也有所謂的配穴原則,即針對一項病症會在不同經絡上採數個穴位一起搭配治療,因此不會只在疾病發生的臟腑器官或位置附近取穴,這一點是與神經皮節刺激療法最大的差異。

揉臉操Tips:
1. 操作時最好以手指頭揉按,或是市售的工具例如木頭、牛角、玉石、水晶等天然材質的按摩工具,不建議用原子筆以免損傷肌膚。
2. 按壓百會穴有提神效果,適合上班時操作,能提高工作效率,但不適合睡前操作以免影響睡眠。
3. 皮膚上有傷口,太餓或剛吃飽時皆不宜進行穴道按摩。

本文為部分節錄之內容

完整內容請參考【台灣銀行家】雜誌2014年9月號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