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噴噴的烤地瓜竟然是「舶來品」
沒吃過地瓜葉,大家也一定吃過各種地瓜料理。地瓜這種看似土生土長的植物竟然也外來種的「舶來品」。其實從地瓜地另一個名稱「番薯」可以得知它的「外國血統」。地瓜原產於南美洲熱帶地區,大約明代由福建傳入中國,因此古籍對地瓜記載不多,中藥「薯蓣」指的是山藥,並不是番薯。一般認為地瓜的食用部位塊根性味為「甘、涼」,主「生津止渴」,而地瓜葉則是味甘、性平偏凉,歸入肺、胃、大腸經,主清熱解毒、潤腸通便。
地瓜葉是減重好幫手
我一周有三個夜診,上班日晚餐外食都會在麵攤點兩份燙青菜加一份肉類。其中一項一定選地瓜葉,雖然地瓜葉粗粗硬硬的吃起來很像在吃草,但我個人蠻喜歡地瓜葉這種粗曠的口感,而且飽足感很夠,我通常不加醬油但會請老闆當我家加滷肉汁增加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所以我一週至少會吃三次地瓜葉。自從開始吃地瓜葉後沒有任何排便問題,因為每100公克的地瓜葉,有高達3.1公克膳食纖維,潤腸通便效果極佳,而且熱量僅有22大卡,低卡高纖絕對是控制體重的好幫手。
地瓜葉防癌好棒棒!
地瓜葉歸肺、胃、大腸經,能清熱解毒,「清熱解毒」在西醫學的概念可以解釋為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血糖問題與癌症目前已知的發生原因之一就是的身體慢性發炎反應,地瓜葉富含多酚、花青素、黃酮類、綠原酸等生物活性成分,綠原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反應與血糖指數。研究指出多酚與花青素能抑制大腸癌、乳癌、肺癌等多種癌細胞的增殖,並誘導細胞凋亡,同時展現抗突變作用。因此想要抗發炎或預防癌症,地瓜葉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地瓜葉對皮膚發炎也很有幫助
地瓜葉味甘、性平偏凉,能清熱解毒,一般食療用於可緩解血熱出血、皮膚膿腫、跌打腫痛、風溼性痹痛。適用於疹癢、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癢症,也可緩解小便不通、血尿等症狀。2025 年的 MDPI 體外研究顯示,地瓜葉提取物對多種細菌(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與綠膿桿菌)具有效抗菌能力,並能大幅抑制菌膜生成,同時地瓜葉提取物對皮膚角質層細胞是安全的,如果能將天然地瓜葉萃取開發為外用抗菌藥也還蠻令人期待的。也有研究顯示每日攝取 200 g 紫色地瓜葉提取物可增強自然殺手細胞活性,能夠提升免疫力,對身體健康有益。
地瓜葉怎麼吃才健康?那些人不適合多吃?
地瓜葉為涼性不宜涼拌或生食,很多人會用來打精力湯記得葉菜最好要熟食。地瓜葉屬高鉀蔬菜,慢性腎臟病患者或需低鉀飲食者應避免大量食用;如果想補充地瓜葉但又擔心鉀離子過高,也可先以汆燙方式降低鉀含量再食用。地瓜葉同時含有維生素K有助凝血,有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患應避免大量攝取地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