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珮琳醫師接受中國時報採訪—泡湯不宜久 從低溫池開始

天氣冷颼颼,泡湯成了最時尚的休閒養生。醫師建議,正確泡湯應該從水溫較低的湯開始,每次不超過15分鐘,泡湯時須適當補充水分。用餐後和喝過酒,須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再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表示,泡湯可以改善循環、消除疲勞,對於肌肉筋膜痛、關節炎、神經病變等慢性疾病也有效。

     例如碳酸泉具有調整心腦血管功能,能改善高血壓、心臟病,還有美白及軟化肌膚功效,也被稱為美人湯。硫磺泉則有消毒殺菌功效,還可軟化角質,自古就用來治療皮膚病。

     羅珮琳建議,正確泡湯是要從水溫較低的湯開始,每次不超過15分鐘,水溫在3040度之間為宜。剛吃飽飯或是喝過酒都不適合泡溫泉,泡湯時最好與人結伴,增加樂趣並保障安全。

     羅珮琳指出,泡湯好處多,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急性發炎或急性感染症、傳染性皮膚病、糖尿病、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絕對不宜。

     泡溫泉易使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曾經中風患者,泡湯前應先諮詢醫師,避免水溫過熱、浸泡過久,浸泡深度以低於心臟為宜。

本文作者為中國時報/張翠芬(中時健康網)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