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珮琳醫師接受白蘭氏「2011秋季養生策」採訪「秋日咳不停,怎麼辦?」

 

時序入秋,小琪又開始咳不停,咳嗽是屬於沒有痰的燥咳,除此之外還有口乾舌燥的症狀,多喝水也無法改善。

 

  御絨中醫診所醫師羅珮琳說,這是「秋燥」引起的,《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乾」秋天氣候乾爽,燥氣導致身體缺水而上火,產生發炎、乾燥等不適。

 

  中醫認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且肺為嬌臟,容易受外邪侵害,燥邪影響肺臟,耗損人體津液若燥氣太強,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如乾咳、喉嚨痛等,加上肺在五行中屬金,金剋木,肺氣強會傷屬木的肝,進而產生肝火、虛火,因此容易失眠、便秘或腹瀉。此外肺也主皮毛,表現在皮膚上就是乾燥、緊繃、起疹子、泛紅。

 

  秋燥傷人,羅珮琳指出,尤其是本身呼吸系統不好的人,因為中醫的肺不單指臟器,而是涵括整個呼吸系統,因此本身就有鼻子過敏、氣喘等患者,更容易引發不適的症狀。

 

  此外,體內「陰」不足的人也容易受燥氣所傷。中醫的「陰」指的是身體的血液、水分、津液等,因此「陰」不足的人夏秋之交秋燥的症狀會加劇。

 

  而秋燥會傷了肺衛之氣,肺衛之氣是指人體對抗病邪的能力,因此人體抵抗力也會下降,一般人容易有傷風感冒、氣喘等呼吸道毛病,尤其有些小孩也會因為脾氣虛、食慾不振,或夏季吃太多冰冷食物,寒氣傷了小兒稚陽之氣,因此往往在秋冬之際咳不停,造成許多父母困擾不已。

 

 

 

  俗話說「醫生怕治嗽」,是因為有很多的疾病都會造成咳嗽的症狀,但是單從咳嗽一個症狀很難鑑別出原因,因此需要有經驗的醫師抽絲剝繭找出原因。咳嗽這個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的難纏症狀,卻常常讓醫生束手無策,有些人甚至咳到睡不著,也試過好幾種藥,也無法改善,而通常久咳不止,是沒有找出真正致咳的原因,而且有些人咳不停的原因不止一個,而是多種因素合併造成,感冒、肺結核、支氣管炎、氣喘、甚至令人聞之色變的肺癌,都有咳嗽症狀,另外包含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也是原因,究竟是病毒、細菌入侵體內,還是單純天氣變化引起的不適,有時連醫生都難用單純的症狀做判斷,需要層層檢驗才能揪出元兇。

 

  若是秋燥引起的咳嗽,久咳不已最嚴重會因為微血管破裂發生咳嗽出血,但並不會造成肺部病變。不過,最令人擔心的還是因為其他疾病造成的咳嗽,卻疏忽而誤判為單純咳嗽,導致延誤治療發生更嚴重的病情。

  因此建議民眾,平時就要多保養,減少咳嗽的發生機率,預防勝於治療,包括拒當癮君子、注意保暖動作(尤其是天氣驟變,突然吸入乾冷空氣也會引發咳嗽)、及平時多運動強身健體等。

 

  而就中醫的看法,預防秋燥首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有生津退火功效的杏仁、百合、銀耳、梨子、山藥、蘿蔔、豆腐是不錯選擇。
反之涼寒的食物要忌口,例如西瓜、香瓜等瓜果類,因為秋天漸漸陰長陽消,「秋瓜壞肚」,易損脾胃陽氣,造成腹瀉。 也要少吃辛辣食物,如蔥、薑、蒜、韭、椒等,以免加重乾燥症狀。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多白色食物可以補肺預防、緩解秋燥傷肺,但白色食物多偏寒涼,過敏性體質者著重「補氣」,補足「肺衛」之氣,普通白色寒涼食物不宜,宜慎選白色溫補、補氣的食物,例如山藥、白芝麻、白果,可增強肺臟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進而增進免疫力。 


 
所以秋季養肺時,選擇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豆漿,選用養滋潤肺、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枸杞、茯苓、玉竹等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可以詢問中醫適度服用。

  值得一提的是,像是燕窩、菇類保健品(如巴西磨菇雞精)等,因為是黏稠液體,既是白色又能補充身體所需的津液。

 

  另外,運動能活絡經脈禦秋涼,快走、騎自行車、氣功都是不錯的選擇。

 

 早睡早起更是秋季的養生法則。《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中醫認為秋天是萬物沉潛、收斂的季節,人應該順應自然,放緩腳步、早睡早起,尤其現代人生活緊張,壓力大,更應平緩情緒,休養生息。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