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珮琳醫師受邀經濟日報採訪「解決過年食積 中醫調理有一套」

D02

有位70多歲的老先生,由於脾胃特別虛寒,他體型偏瘦,雙腳無力,身體很容易晃動,也經常拉肚子,他不能吃各種生冷食物,包括生菜及一些煮熟卻性屬偏涼的葉菜、瓜果類,脾胃問題直接影響老先生的免疫系統,羅珮琳中醫師在診治後,給他用人蔘、乾薑、白朮、甘草等藥材調配而成的理中湯調理,二星期後,症狀明顯改善。

羅珮琳中醫師說,台灣女性也有9成以上體質偏寒,加上夏天喜歡吃冰,腸胃很容易出問題,而子宮偏寒也會造成痛經的問題,這些都會衍生出一些身體上的毛病,包括:免疫力下降、手腳冰冷、腸胃不好、容易拉肚子的情形,絕不能等閒視之。

羅珮琳中醫師說,類似上述的案例很普遍,因此,更需要注意平日的保養。她說,人體分為上、中、下焦,中焦指的是腸胃。營、衛、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必須的物質和動力基礎,氣、血在經脈中循環運行。營、衛源自水榖的精氣,其生成要經過系列臟腑氣化活動,如脾胃的消化運輸、心脾的氣化輸送,然後營養人體各個部位。營、衛形在外代表免疫系統,形在脈內指的是血液,亦即脾胃健康與人體免疫系統息息相關,免疫系統可以對抗外來疾病,一旦免疫系統偏低就必須靠後天調理來補足,身體才會更健康。

另外,今年農曆春節長達9天,豐盛的年菜加上各式各樣零食,在不知不覺間很容易吃下太多食物,造成腸胃出現「食積」問題,包括:脹氣、胃不舒服及口氣不好等問題,讓過年期間去醫院掛腸胃科急診的人數大增,其實這正是過量飲食與腸胃功能不佳彼此影響、互為因果所致,以中醫觀點來看,是可以有效預防的。

為何是互為因果呢?將食物消化、吸收且化為氣血的脾胃,在處理食物時,有一定的負荷量,如果短時間內吃下太多食物,超過脾胃的處理能力,脾胃只能「加班」工作,這反而會耗損更多元氣、損傷脾胃功能。如有脹氣問題,可以透過理氣的中藥,如:香砂六君子湯、香砂平味散等,幫助腸胃蠕動或消化。

如果腸胃本來就比較虛弱、功能不佳,就算是吃下適量食物,對身體也是負擔。一般來說,食物在進入胃部後經過3小時就會消化及排空,但如果胃功能不佳,可能過了5小時,食物還留在胃裡,此時還不覺得餓,卻會出現便秘問題,很多宿便留在體內,是許多人覺得肚子很脹的原因,這是氣不足讓腸胃蠕動不好所致。

她說,要暖子宮的藥材可以選擇:當歸、川芎、熟地、杜仲、阿膠等,要暖腸胃的藥材可以選擇:桂枝、白芍、白朮、乾薑、薑黃等。如果將一些對腸胃有幫助的中藥材加入酒類泡成藥酒,是較理想的方式。由於這些藥材屬溫補性質,加入酒中更能宣散藥效,提升消化系統功能,但是,脾胃濕熱、容易口乾舌燥的人不適合飲用,反而比較適合脾胃偏寒的人使用。

自己泡藥酒可確實做好藥材清潔,但是,重金屬、農藥卻無法從外觀上分辨,加入酒精後反而更容易萃取出這些不好的成分。她建議,國內部分大型中藥廠有推出經過檢測過的安全藥材,向這些藥廠購買中藥材會較有保障。(喝酒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share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