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學中醫,瘦仔變肥仔的「疳積散」

S__167657494

最近在準備一個小兒消化系統的相關內容,講到小孩體型消瘦,味口不佳,需要服用甚麼中藥處方,這時腦海中突然浮出電影功夫的畫面,「每月服三次,瘦仔變肥仔」,這是甚麼神奇處方!!大家有沒有好奇什麼是「疳積散」??

「疳」是中醫兒科特有的病名,主要指兒童因飲食失調、脾胃虛弱而造成的慢性營養不良。「積」則指食積、蟲積,或消化系統長期不良導致腹部腫脹、食欲差等。「疳積散」是中醫兒科常用方劑,屬於健脾消積、驅蟲的處方。適用於小兒四肢消瘦、肚子鼓脹、消化不良、腹脹便秘、口臭口乾、大便酸臭、磨牙夜啼、面黃髮枯、舌苔厚膩,主要都是消化不良和腸道寄生蟲的相關症狀。

疳積散在中醫古籍不同版本略有差異,常見組成包含有能強健脾胃的白朮,幫助消化的山楂、麥芽,芳香理氣的藿香,而另外幾個常用藥是檳榔、苦楝皮、使君子,這幾味都是藥性較強的「驅蟲藥」。以前的衛生條件差,小兒有寄生蟲的比例高,所以這些讓小孩開脾胃的藥方裡都加了驅蟲藥,包括了另一個聽起來就能「瘦仔變肥仔」的宋朝古方「肥兒丸」。「肥兒丸」一樣含有殺蟲的使君子、檳榔,而且還有大劑量的黃連,在中藥歸類是屬於「驅蟲藥」可不是甚麼強健體魄的補養藥。

「疳積散」、「肥兒丸」適用於「有食積、有蟲積」的疳症孩子,特別是瘦小卻腹脹、不愛吃飯、經常吵著說肚痛的小孩。它不是強健脾胃補藥,而是「去濁排積、驅蟲健脾」的方劑,因此並非所有小孩都適合,根據我工作經驗,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反而是單純的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良的小孩,如果沒有積滯、沒有寄生蟲症狀者,貿然使用會使脾胃更虛弱,需謹慎使用。

share me!